广告

DeFi新贵Compound在采矿驱动下是割韭菜还是未来新方向?

日期:2025-02-23 16:00:10 栏目:元宇宙 阅读:

DeFi新贵Compound:采矿驱动下的未来方向

在当今的数字金融世界中,去中心化金融(DeFi)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投资者和技术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而在DeFi生态中,Compound作为一颗新星,凭借其独特的机制和创新的采矿模式,吸引了大批关注与投资。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表象下,Compound究竟是割韭菜的工具,还是未来金融的方向?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分析Compound的运作机制、市场表现以及潜在的风险与机遇。

Compound的运作机制

Compound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借贷协议,允许用户通过智能合约来借贷和赚取利息。其核心机制在于流动性池,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加密资产存入这些池中,从而获得利息。同时,其他用户也可以借用这些资产,支付相应的利息。Compound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动态利率模型,利率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实时调整,旨在确保流动性和收益的最大化。

在Compound中,用户存入的资产会被转化为cToken,这是用户在Compound中存款的凭证。持有cToken的用户不仅可以随时赎回原始资产,还能获得相应的利息。这种机制使得用户在享受资产增值的同时,也能够灵活地进行借贷。

采矿模式的吸引力

Compound通过其流动性挖矿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流动性挖矿是一种通过提供流动性来获取奖励的机制,用户在Compound上存入资产后能够获得COMP代币作为奖励。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用户的参与感,也有效地增加了平台的流动性。

例如,某位用户将价值1万美元的以太坊存入Compound,除了获得以太坊的利息外,还能获得一定数量的COMP代币。这种双重收益的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推动了Compound的快速发展。

然而,这种模式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有观点认为,流动性挖矿可能导致短期投机行为,投资者在获得丰厚回报后迅速撤资,造成市场的不稳定性。这样的行为使得Compound的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割韭菜的争议

在DeFi的世界里,割韭菜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新兴的项目中,投资者的盲目跟风和缺乏足够的市场认知,往往导致了巨大的损失。Compound作为DeFi领域的佼佼者,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风险?

首先,市场的波动性是不可忽视的。在Compound的初期,很多投资者因为对收益的过高预期而涌入,但当市场突然调整时,许多人不得不面对损失。其次,流动性挖矿的奖励机制也可能导致用户在短期内大量涌入,造成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一旦奖励机制减弱,用户的撤资行为可能会加剧市场的下行压力。

例如,在某次市场回调中,Compound的用户数量骤减,导致流动性池的资金迅速流出,给持有cToken的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种情况引发了外界对Compound是否存在割韭菜现象的讨论。

未来的方向

尽管存在诸多风险,Compound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背后不仅是技术的先进性,还有团队的卓越领导和社区的支持。许多行业专家认为,Compound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流动性挖矿的模式,更在于其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未来,Compound有可能在借贷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随着DeFi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关注这个领域,Compound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必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资。同时,Compound也在不断优化其协议,提升用户体验,降低风险。例如,通过引入风险评估模型和流动性管理工具,Compound努力保障用户的资产安全。

个人观点与体会

在观察Compound的发展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DeFi的魅力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DeFi不仅改变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方式,更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参与度和收益机会。然而,伴随而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在参与Compound或其他DeFi项目时,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充分了解市场的动态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盲目的追逐收益往往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损失。因此,我建议每位投资者在进入DeFi市场前,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尤其是对项目的团队背景、技术实现和市场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结尾的思考

Compound在DeFi领域的崛起,既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也是市场需求的反映。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创新的机制和强大的社区支持,预示着其未来的无限可能。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理性分析市场动态,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随着DeFi的不断演进,Compound的故事仍在继续。未来的金融形态将如何发展,尚需我们每一个人去探索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关注短期的收益,也应放眼长远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找到真正的机会。


最近DeFi非常火热,其中最热的当属通过Comp代币启动“借贷即挖矿”的Compound。短短几天时间总锁仓量已超越此前长期位居榜首的MakerDAO,且项目代币Comp更是从20多美金涨至最新320多美金,超10倍。截至目前,Compound总锁仓量已超5亿美元,而MakerDAO为4.74亿美元;Compound的借款总量为2.33亿美元,MakerDAO为1.23亿美元;Comp市值达30多亿美金,Mkr市值则仍为5.2亿美金。

但Comp 挖矿以及Comp 暴涨,又总让人想起有点像去年EOS 上一度火热的各种游戏Dapp 和菠菜Dapp
的挖矿启动模式,只是不同的产品,依旧同样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

本文从DeFi 的主要四种模式,以及重点对比今昔两个DeFi 龙头老大的运作模式区别,分析一下Comp 借贷挖矿的本质,以及谁是韭菜,未来可持续性等。

Compound 和Makerdao 的区别

要说清楚Compound 和Makerdao 的区别,首先我们需要去看一下目前DeFi 借贷的四种主要模式:

Comp 崛起之前DeFi 分布格局

1\. Maker DAO,稳定币模式,只贷不存

Maker DAO 是以太坊上DApp 生态最早一批的DeFi 产品,以太坊上几乎各大DeFi 应用都采用DAI,在DeFi 占据重要的位置。

Maker DAO,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将ETH、USDC 等资产通过智能合约抵押入系统,系统按照超额抵押比例释放生成DAI,DAI
是一种与美元挂钩稳定币,用户可用DAI 去购买其他资产或者将DAI 到其他借贷市场存款收息等等。整体上MakerDAO 中,只有贷款方,没有存款方,如当铺。

借款资金成本主要是Makerdao 系统收取一定的稳定币利率,以及DAI 注销时收取一定合约费率。

2\. Compound,流动池交易模式,随存随取

Compound ,就如传统银行,以流动的资金池方式聚集借方的资金,并将资金给贷方,通过算法平衡供求、设定利率。

Compound 中储户可以随时取出本金和利息。贷方,从Compound 借钱需超额抵押代币资产以获得贷款额度,并借出其他代币,比如抵押ETH
借到USDT。

贷款和借款的利率由池子的流动性大小来确定,即由贷方提供的货币总数量和借方的需求总数量之间的比率而波动。本质上出借人的利息来自贷款人的支付。

3\. Dharma,P2P 撮合模式,无法随借随还

Dharma 是撮合借方和贷方的点对点协议。

Dharma
中由智能合约充当「担保方」角色,评估借方的资产价格和风险。借方则根据「担保方」提供的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贷款给贷方,当贷方无法按时还款时,「担保方」自动执行清算程序。

Dharma 平台的借款期限最长为90 天,贷款利息是固定的。贷款人在放贷期间资金被锁定,只有在与借款人匹配后才开始赚取利息。

Dharma 的借贷利率设定是相等的,这与Compound 资金池模式形成鲜明地对比。

4\. Aave,无抵押贷款,信用贷模式

Aave 抵押贷款中,最亮眼的就属于Flash 贷款(闪贷),闪贷使开发人员无需任何资金抵押就可以借款,即让有技术的你,可以空手套白狼。

因此,闪贷主要用于套利,也可使用闪贷来偿还欠款,以避免清算罚款。

从上面的四种模式可以看到:Makerdao 是没有出借方的,资金是由用户以足额资产抵押后从系统自动释放出Dai, 但Dai
获取有一定的资金成本即稳定费,可根据DAI 盯住美元价值情况调节。

而Compound 和Dharma 是撮合出借方和贷款方的借贷市场,两个平台主要自身无稳定币主要是纳入第三方稳定币如USDT、DAI
等,根据资金需求和供给确定一个合适的利率达成交易。其中Dharma 根据期限和用户的点对点匹配,成交量显然没有Compound 的资金池匹配在效率上更高。

为此Makerdao 和Compound 就成了DeFi 借贷中的两种主流模式,其中Makerdao
的抵押资产并向系统借贷Dai,其本质就是一个铸币的过程,在DAI 用户群体多和价值稳定情况,DAI 的稳定费率可以是1%
甚至0.用户可以用很低成本的借款来实现加杠杆,为此一直是DeFi 中的头把交椅。

而Compound 采用资金池模式的借贷撮合,流动性相对较好但存在较高的借贷资金成本,贷款成本7-8%
之间,尽管相对传统金融已经低很多了,但用户在无明确需求下不会随便贷款,发展亦相对缓慢。

Comp 借贷挖矿的本质

Compound 的借贷资金池撮合模式,受制于借贷供需缓慢增长的限制,一直是在小步发展中。

但北京时间6 月16 日凌晨2 点20 分左右开始,Compound 宣布推出「借贷即挖矿Comp 代币」模式,即用户使用Compound
协议进行借贷交易即可获得Comp 代币,且存款或借款利息越多,挖到的也越多。

Comp 是Compound 准备引入的治理系统和治理代币。总发行量1000 万个,其中借贷挖矿总量423 万个Comp、按以太坊每个区块0.5 Comp
分发的速度计算,每天约产出2880 个Comp,分4 年挖完。COMP 没有预售和预留,分配比例如下图

尽管Compound 没有预售,但从其早期股权投资者获得代币,可以估算其挖矿前的隐含价值。

Compound 有过两轮融资,分别是种子轮融资820 万美元,A 轮融资2500 万美元,一共募资3320 万美元。根据Comp
代币的分配,有23.96% 的COMP 给投资者,即2.396.000 Comp 代币。

那么Comp 代币隐含的价格=3320 万美元/2396000=13.856 美元;相应Comp 代币隐含的市值=13.8561000 万=1.3856
亿美元。

而根据Comp Dashboard 数据显示,Compound 所有市场在6 月15 日支付的利息总额为3582.02 美元。而当时Comp
每天产出2880 Comp 币,如果从利息等于产出的Comp 价值出发:一个Comp 挖矿获得的成本等于3582/2880 即1.24 美元。

用户将资产存入Compound 并自己去贷出来,获得Comp 后变现的综合收益相当可观。存款用户「利息+Comp
代币挖矿」可让实际收益翻倍增长,而贷款用户「贷款利息支出减去Comp 收入」,不仅让贷款利息降低为0.甚至贷款还能获得额外的comp 变现超额收益。

于是Compound 的借贷资金池供需双方开始翻倍增长,大量用户参与借贷。借款总量从原先挖矿前的几千万,短短几天一跃达到2.3 亿美金。

那么Compound 用户存款的高收益或者贷款0 成本甚至正收益,这部分的钱从哪里来呢?来自COMP 价格,即二级市场用户买入Comp
的钱,去补贴了挖矿用户的收入。

但每日Comp 供应量有限,随着借贷交易金额近10 倍增长,而挖矿用户同样借贷资金获得的Comp 数量就大幅下降。但没有问题,只要Comp
价格上涨,就可以弥补挖矿数量下降。二级市场Comp 不断拉抬价格,则必然会有更多用户冲入资金池充当供需用户,进行Comp 套利。而最新Comp
价格已经从20 多美金,最高涨到最新326 美金。

听到这里,几年前中心化交易所——Filecoin 的交易即挖矿,也有同样配方的感觉。但Compound 和Filecoin
还是不一样,毕竟前者是去中心化的,后者是中心化的,后者出问题是资金被挪用等等。

Comp 的风险在哪里?

尽管Compound 是去中心化的,资金池中资金由智能合约保存是安全的。但是并不代表Comp 代币的投资没有风险。

目前Comp 的相关者其实就是四部分:股权投资者即股东、项目方即创始人及团队、挖矿用户以及Comp 投机用户。

就项目方来说,Comp
的价格拉升并在高位托住,会吸引更多人来套利从而做大交易资金池,吸引更多平台用户以及资金池更好流动性,真正便利真实需求用户,有效提升加密借贷平台的价值。

但是挖矿用户是为了套利的,挖矿成本和Comp 二级市场变现价格,是其观察平衡点。投机用户则是看Comp
价格是否会继续涨或者挖矿成本是否继续抬升,作为其是否继续持有和卖出的判断依据。

一旦二级市场价格不能继续上涨或者无挖矿套利利差可图,挖矿用户即会停止新增长;一旦二级市场价格不能继续上涨或者挖矿成本不继续上涨,二级市场新增投机用户就不会继续涌入。目前COMP
价格持续上涨让二级市场感觉意外,许多踏空用户内心非常瘙痒,蠢蠢欲动。

另一方面,Comp 价格到300 多美金或者更高时,相当于平台估值已经达到30 多亿美金甚至更高,而早期13 美金的230 多万Comp
代币是否会有套现,以及团队25%左右的代币是否会变现一部分,都是未来可能会打破平衡的潜在因素。

当然,短期Comp 不会立即破坏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后续Comp 代币在治理权限赋予以及平台收益给代币分红还是收益销毁代币,这些未出的牌都会用来维持Comp
价格。

但不管如何,目前Comp 交易即挖矿的模式中,投机用户以及挖矿囤币用户,可能是这场游戏中潜在的韭菜,只是这一棒不知道在何时以及何位置发生。

Comp 项目的潜在借鉴意义

不管未来Comp 代币价格如何走势,Compound 平台通过交易即挖矿的模式,切实地帮助平台资金池实现供需两旺,为DeFi
世界带来的新的热点和引流点,并且一举超越DeFi 的前期龙头成为新的龙头。

未来DeFi 热点将会继续扩散,更多项目都会采用类似的配方进行启动,使得平台实现弯道超车,实现网络效应。但后续一些优秀的DeFi
项目如makerdao/Aave
等,是否也会借鉴类似方法,利用其部分未确定分配方式的治理代币或者从基金会、团队中拿出一部分,用以借贷挖矿帮助快速扩大借贷规模,这个仍需观察。

但DeFi 热点扩散后,更多鱼龙混杂的项目方,会借此收割韭菜并以极为难看的吃相跑路,典型的如过去各类游戏DApp 和菠菜游戏中,频繁出没。而DeFi
涉及金融借贷,必须擦亮眼睛,行业也必须警惕类似项目坏了区块链DeFi 的一锅好粥。

我来作答

关于作者

767

提问

180万+

阅读量

0

回答

98200

余额

3百+

被赞

2百+

被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