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回顾加密行业的来时路,方向对吗?

日期:2025-07-17 21:08:56 栏目:区块链 阅读:

比特币的诞生时机再完美不过了。

2008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数百万家庭因房屋被强制拍卖而失去家园,银行则获得了政府数百亿美元的救助资金。

就在此时,一份白皮书悄然发布。没人知道,这份阐述新型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文件,会让我们对货币、信任以及金融机构的认知发生转变。

中本聪于2008年推出比特币时,最初的使命很明确:即创建一个去中心化且透明的点对点系统。比特币旨在消除银行或政府等中介机构,赋予个人直接交易的权力,提供一个可能抵御通胀和中央化控制的系统。

尽管这一理念具有开创性,但其影响在几年后才得以显现。加密货币行业的崛起速度惊人。作为元老级加密货币,比特币却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它催生了出数千种其他数字资产,每种都提供不同形式的创新或针对现有系统的替代方案。

随着加密货币的普及,大量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和甚至政府开始加入,所有人都想分一杯羹。原本“去中心化、无国界的交易,为人民服务的金融系统”如今已变成了一场淘金热。

那么问题来了:整个加密货币领域是否已偏离正轨?对利润的无休止追逐和希望获得主流认可的迫切渴望,是否已将最初的梦想变成空壳?

本篇精选长文由奔跑财经·Web3.0研读室翻译自Jasir Jawaid的《Crypto's Crossroads: Has the Industry Lost Its Way? 》。作为经历过加密市场从混沌到有序的从业者,奔跑财经始终坚持对加密世界价值的探索,那些拉地毯项目对行业的创伤仍未痊愈,部分破局的创新者也仍在麦田坚守。

一个新兴崛起的行业,需要火热的市场声量,也需要规则的正向疏导。“投机”扮演了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连接通道,也是金融“洼地”。

所以,回顾加密行业的来时路,方向对吗?

这是一篇针对这个深度问题的专家观点汇总,希望大家可以在阅读中收获自己认同的答案。

利润/投机 vs. 原始目标

加密货币源于去中心化和金融自主的理想,但它越来越成为以利润为导向的投机舞台。这与推动其诞生的原始目标产生了明显偏差。加密货币价格的波动性吸引了大量寻求快速获利的投机者,并进而导致了由炒作驱动的市场波动,而非基本面价值。

看看 meme 币热潮就知道了!Dog Wif Hat(WIF),一只戴着帽子的狗,在2024年3月创下了历史最高价$4.83。这完全是由投机驱动的。一名交易员投资$310,赚取了$500万。

专家们对利润驱动的投机行为对加密货币原始理想的影响持有不同观点。一些人认为这推动了增长并扩大了影响范围,而另一些人则对去中心化可能被侵蚀表示担忧。

无论如何,一个共识逐渐形成:自加密货币诞生以来,财务动机一直是其内在组成部分,并与技术本身一同演进。

Daniel Polotsky

投机是扩大加密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业创新需要资金支持。尽管投机可能导致短期波动,但从长远来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强大的公司和项目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CoinFlip创始人Polotsky承认当下发展可能偏离初始目标,但也将投机视为推动增长的必要催化剂。

这一观点得到了加密货币对冲基金Asymmetric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e McCann的赞同。他认为投机是扩大访问权限的手段,而非削弱核心原则,并且强调了开放市场在实现金融自由中的作用。

Joe McCann

加密货币一直关乎金融自由,而开放市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投机、投资并积累财富。

Mantle's Function首席执行官Thomas Chen认为,投机正在积极推动金融主权的演进。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这一潜力的关键。

Thomas Chen

比特币的主权并非因金融化而削弱,反而在BTC被持有,更在无许可、信任最小化的环境中被积极利用时得到强化。

然而,去中心化云基础设施公司InFlux Technologies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Daniel Keller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担心快速获利的诱惑已掩盖了最初的去中心化目标。真正具有去中心化价值的项目可能被忽视。

Daniel Keller

唯一比技术发展更快的只有蜡烛图,因此投机行为很快便超越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进程。

加密游戏平台Immutable的增长负责人Andrew Lunardi认为,比特币的诞生源于对大萧条时期政府政策失败的反应。同时,他也指出,从一开始就存在财务动机,并提到了Hal Finney早期的价格投机行为。

Andrew Lunardi

财务动机一直是加密货币的一部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明显。

这一观点得到了Blackstone Commodity Group首席投资官Mukarram Mawjood的印证,并将此直接与Meme的兴起联系起来,凸显了持续追求财务收益的动力。

Mukarram Mawjood

一旦人们意识到价格和回报都能实现数倍增长,且价值大幅提升,关注点自然转向利润和投机。

Alpen Labs生态系统负责人David Seroy表示,利润与投机确实已掩盖了最初的目标,但他将此视为人类本性与比特币设计的一部分。

David Seroy

比特币并非乌托邦理想,而是一个依赖激励机制协同运作的系统,其中贪婪与自我利益并非缺陷,而是系统中确保主权与去中心化的核心特征。

点对点现金与数字资产叙事

比特币最初被设计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其目标是实现个人之间无需银行等中介机构的直接交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加密货币的关注点已显著转向将其视为数字资产和投资工具。

*价值储存:比特币的稀缺性(2100万枚上限)和抗通胀特性使其被比作“数字黄金”。

*代币化:区块链技术允许对现实世界资产(RWAs)进行所有权分权化。

人们对这种向数字资产和投资工具的转变,是比特币初始愿景的自然演进,还是偏离其原始目的持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稳定币是初始愿景的现代实现,另一些人则强调市场力量和机构影响的作用。

CoinFlip的Polotsky认可法定货币的重要性,并将比特币视为成长型股票与数字黄金的混合体。他观察到USDT和USDC等稳定币的兴起,认为其是实现全球无缝交易的解决方案。Polotsky认为,随着加密货币的成熟,它们将变得更加稳定,从而更适合日常支付。

Daniel Polotsky

比特币目前兼具成长型股票与数字黄金的特性,但其潜在波动性使其尚不能作为主要交换媒介。这就是为何我们看到USDT和USDC等稳定币崛起。

McCann进一步挑战了比特币曾被视为纯粹点对点现金的观点。他认为比特币更多地充当了价值储存和通胀对冲工具,市场更倾向于可投资的数字资产。他以Meme和Solana网络为例,说明加密货币已演变为文化和金融现象,是一个完整的投资生态系统,而非日常交易系统。

在此基础上,有专家认为比特币点对点现金的角色只是起点,而非最终形态。他借助历史类比指出,资产通常会从价值储存工具演变为抵押品,再进一步发展为流动性工具。其演变为结构化金融资产并非背离其本源——这只是自然演进的过程。

Keller进一步强调了这一重大转变,指出DeFi完全是为了将股票市场的基本要素(永续合约、期货和衍生品合约)引入区块链。尽管点对点概念依然存在,但他指出,投资范围已大大扩展。

Lunardi指出,人们开始将加密货币视为投资工具,部分原因在于比特币的波动性阻碍了其作为交换媒介的使用。他认为这种波动性导致比特币更多被视为“数字黄金”。他还提到稳定币可能实现点对点现金的愿景,尽管他承认USDT的法币背书与最初降低主权风险的目标相矛盾。

Seroy认为向数字资产和投资工具的转变是自然演进。比特币是全球价值储存手段的优势。点对点现金愿景并未消亡,但需要进一步的基础设施和激励措施。

David Seroy

人们不会花费他们预期会升值的资产。

机构投资者与传统金融的参与

机构投资者与传统金融的参与已与最初的愿景产生了矛盾。

根据Coinbase和EY-Parthenon对352家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机构投资者正在迅速增加对加密货币的投资比例,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在2025年扩大持仓。监管的完善是推动这一趋势的关键催化剂。

机构投资者和传统金融涌入加密货币领域,使得去中心化的初衷受到质疑。

部分专家认为,这种参与是实现全球普及的必要步骤,甚至可能强化去中心化,但也有专家对核心原则可能被稀释以及监管影响的引入表示担忧。

Polotsky认为,机构参与是实现全球普及的必要步骤,哪怕这会略微削弱去中心化。他认为,机构和国家的大规模参与,可以通过博弈论强化去中心化,防止任何单一实体控制市场。如果超过200个国家和数千家机构将加密货币纳入其资产配置,去中心化将保持完整。

Daniel Polotsky

去中心化程度的轻微降低是全球采用的代价。然而,机构和国家的参与并不意味着去中心化会完全消失。

McCann支持这一观点,强调机构参与是扩展而非削弱加密货币愿景。传统金融的进入带来了行业透明度的提升,并将其定位为替代方案而非替代品。

CoinFlip创始人 Daniel Polotsky

加密货币仍是一个开放系统——机构只是在为其背书。

Chen进一步完善了这一观点,认为机构参与是在测试去中心化的韧性,而非妥协。他强调,目标是将比特币整合到全球市场中,同时保持其自我主权。真正的危险在于将比特币限制在集中化、不透明的结构中。

Thomas Chen

真正的问题不是机构是否应该参与,而是它们在何种条件下参与。

Keller主张机构参与,并表示这可以强化去中心化的原始愿景,因为它带来了监管和更高的意识,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叙述。他认为,随着传统金融参与者进入加密货币领域,他们被迫采用其隐私和去中心化的价值观。这些机构的存在带来了新的投资者,并对加密货币领域的价值观负责。

然而,Andrew Lunardi提出了一个微妙的观点。他将机构参与比作“双刃剑”。尽管它提升了合法性并推动了监管,但与比特币最初旨在避免政府和监管影响的愿景相冲突。

Mawjood对机构参与稀释了去中心化系统原始愿景表示担忧。尽管承认合法性和交易量增加是积极的方面,但他对市场日益依赖ETF和政府行动表示担忧,并还表达了希望市场能够适应并找到平衡的愿望。

Mukarram Mawjood

这是积极的发展,但导致加密社区高度依赖ETF和政府行动来推动价格波动,这引入了波动性并扰乱了典型季节性趋势。

Seroy承认机构参与是不可避免的,以控制为导向的实践可能削弱去中心化,保持自由选择权是极其重要的。

David Seroy

这场斗争不是为了将他们排除在外,而是为了确保他们不会关闭逃生通道。

诈骗、黑客攻击与公众信任

加密货币领域中诈骗和黑客攻击的泛滥对公众信任构成重大威胁,阻碍了加密货币的广泛采用,并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合法性。

根据Chainalysis的数据显示,2024年非法加密货币地址收到的资金总额降至409亿美元。Chainalysis预计随着其识别出更多非法地址,这一数字将有所上升。

加密货币市场中诈骗和欺诈行为的泛滥已严重影响公众信任,引发对数字资产合法性的担忧。

部分专家认为这些问题是新兴金融体系的必然产物,但另一些人则强调此类行为对投资者信心的重大损害,并呼吁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以重建信任。

CoinFlip的Polotsky承认诈骗问题的存在,但坚持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了区块链技术本身。他强调区块链的透明性可协助执法部门,并行业领军者、监管机构与消费者权益倡导者合作以保护用户。

Daniel Polotsky

诈骗和跑路行为并未削弱加密货币或区块链的价值,反而通过创建一个透明的公开账本,揭露了那些利用它谋取私利的人。

Chen采取更宏观的视角,认为诈骗的存在是增长的标志,在新兴金融系统中司空见惯。他强调,行业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至关重要,并指出向受监管的稳定币和机构级托管服务的转变。

Thomas Chen

不良行为者的存在并非失败的标志——而是增长的标志。

然而,这些诈骗对公众信任的影响不容忽视,InFlux Technologies的Keller指出,“立法者将跑路风险作为反对投资加密货币的首要理由。”他表示,这已对新项目初期获得关注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Lunardi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指出诈骗和跑路行为已严重损害公众信任,尤其在NFT领域。他指出,这是NFT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尽管上一轮NFT周期在多个领域和应用场景中展现了实用性,但仍让大多数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Mukarram承认,诈骗一直是加密货币领域的一个持续问题,并提到了早期例子如Mt. Gox和Silk Road。他强调,主流的采用加剧了诈骗的影响,进而导致了更大的市场下跌和增加的波动性。经验丰富的加密货币投资者能够理解内在的波动性,而新投资者则更容易感到恐慌。

Seroy也认为,诈骗行为已严重侵蚀公众信任。他观察到理想主义建设者与投机元素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并倡导通过构建可信用例来恢复行业合法性。“随着时间推移,希望这些问题能被隔离,而非被归入同一行业大伞之下。”

恢复最初的愿景

恢复去中心化和金融主权的最初愿景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专家强调教育、自我托管和透明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同时承认需要适应主流采用并减轻欺诈行为的影响。

前进的道路在于平衡核心原则与实际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和包容的未来。

Polotsky 强调了教育和自我托管的重要性。他表示,“不是你的密钥,就不是你的币”。这一格言是维护去中心化的关键,并建议分散资产存储。重要的是要“考虑分散存储你的资产”。

加密货币安全需要采取平衡的方法。不要完全依赖任何单一存储方式,无论是交易所、基金还是自我托管。

Daniel Polotsky

去中心化和自我托管的原则需要向每个新进入的人强调,以维护加密货币历史的本质精神。

在此基础上,Chen将去中心化定义为一套不断演进的原则,倡导构建比传统金融更高效、透明且包容的替代方案。

Thomas Chen

金融主权不仅仅是将比特币置于系统之外,而是确保其能在一个开放、无需信任且模块化的系统中自由流动。

Keller进一步强调了支持优先考虑金融主权的项目的重要性。他呼吁增加对公平代币发行、用户匿名性和去中心化治理倡议的投资,并敦促社区在面对欺诈和负面头条的喧嚣时,仍专注于核心原则。

尽管承认面临挑战,Immutable的Lunardi仍表达了长期乐观的观点。他指出加密货币采用率正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犹豫不决最终会消退,人们将逐渐适应这项技术,如同互联网早期阶段的情况。

Mawjood探讨了去中心化与金融主权演变的本质。他认为去中心化的原始理想正在演变,尤其在金融主权领域。加密行业的挑战在于将这些理想与主流接受度相协调,而这需要适应新市场趋势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Seroy 强调了构建实用工具的重要性(如隐私解决方案和自我托管基础设施)。他强调了用户责任,重申了“没有私钥,就没有代币”的口号。他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是继续构建和支持这些工具。

结语

那么,加密货币是否已经迷失方向?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情况复杂”。

最初作为对中心化权力的反抗而诞生的加密货币,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且常常矛盾的生态系统。金融主权的梦想依然闪烁,但它被迷因币、机构、监管打击以及骗子和黑客的噪音所包围。

然而,这种演变并不一定意味着中本聪愿景的终结。它可能只是从混沌到成熟过程。专家认为,尽管投机行为充满混乱,但它为创新提供了资金。

机构在引入传统金融动态的同时,也加速了加密货币领域的合法化。黑客攻击和诈骗行为动摇了信任,但它们也促使了更好的加密投资工具的出现、更全面的教育以及更明智的用户。

前行的道路不在于守护纯粹性,而在于构建韧性基础设施、倡导自我托管、支持以人为本的项目,并确保加密货币对任何人、任何地方开放——而不仅仅是鲸鱼和内部人士。

最初的愿景并未消失。它只是被过多的炒作和美元符号所掩盖。我们需要将其重新发掘,并塑造下一章。

我来作答

关于作者

643

提问

27万+

阅读量

0

回答

59350

余额

3百+

被赞

2百+

被踩